掩耳盜鈴

2785
贊助本文

《呂氏春秋‧自知》中有一個故事:在春秋時代晉國貴族范氏被滅之後,民眾們都跑到他的家中拿東西,這種趁火打劫的事果然不是新聞。有人非常好運的拿了一口大鐘,看來是能滿載而歸了!但,鐘如此的大,也就無法一個人背走。那人看似聰明的用鎚子砸,結果鐘發出巨大聲響,這事不妙!那人擔心別人聽到來搶,急中生智便遮著耳朵繼續砸鐘。而這個故事就是「掩耳盜鈴」這句成語的由來。

這故事看似荒唐,但讓我想到一個心理學的名詞。掩耳盜鈴其實就是人心中正常的事,將已發生的不愉快經驗加以否定,即拒絕接受它們已發生或已存在的事實。這種心裡自然產生的過程叫「防衛機轉」(defense mechanism)。人類在面對挫折情境時,透過防衛機轉的保護,可以防止或降低過大的焦慮與壓力造成的心理傷害。而我們的教會也常做這樣的事。

最近海埔教會一事在基督教界沸沸湯湯,海埔教會興建於1953年的舊禮拜堂,在2003年6月底最後一次禮拜後就暫時關閉不再使用,門窗先以木板封存,想不到卻在3月底被陣頭衝入,宣稱是由廟中供奉的「七王」大戰「牛精」。當然,有人想導向宗教衝突,也有人認為是廟會陣頭失控,也有人認為背後有利益等等的衝突。作為一個宗教社會學視野下的觀察者,當然認為案情並不單純。

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,其實這個事件對於教會而言不失為一件好事。在海埔教會歷史上,教會與社區本身有很好的互動,包括舊禮拜堂就是由整個村莊的信徒與非信徒一同合力蓋起的,是一個非常好的見證。然而在第三代禮拜堂完工後,舊教堂卻閒置近20年。在事件發生後,海埔教會召集會友於3月25日禮拜後前往舊教堂整理環境,亦重新省思舊禮拜堂的活化與運用。

其實,常常有人問自己的教會有沒有什麼宣教的事工?我們會說:「有,但是因為我們教會環境特殊,所以宣教事工有點難做。」或是:「有拉有拉,但是厚……」也會有人問:「教會這幾年發展都還好吧?」我們會說:「當然!很多事工上都有突破啊!」其實,我們捫心自問,真的是如此嗎?還是,我們是佛系教會呢?

我並不認識海埔教會,雖屬猜測,但以海埔教會為例,倒是看見了教會發展的良機。過去教會可能沒有注意到舊堂潛在的危機,也沒有注意到舊堂空間可以成為教會事工的幫助,久而久之就習慣了,不需掩耳,也就無視於它的存在。同樣的故事,也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間教會當中,我們常常把資源握在手中,最後卻也因此而安逸,優點變成劣勢,將教會的資源浪費虛度。更糟的是我們姑息教會的缺點,掩耳盜鈴,因為我們習慣現況,就用防衛機轉保護著自己,也就讓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全貌,掩耳盜鈴其他人就真的不會來搶鐘嗎?春秋中沒有寫到故事的後續,但結局我們可想而知。

一個陣頭衝進了舊教堂,彷彿聽到鐘聲也來搶鐘的旁人,驚醒了那個掩耳敲鐘的傻大個兒,所幸,他應該很有本錢,至少這值錢的鐘是在他的手上。我們教會也是如此,應該共同學習面對教會是有缺點,團契是有不足的,而不是選擇「不看」我們不足的地方,或是對於已擁有的一切恩典感到麻木而成了拖累。

正如保羅說:「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」(林後十二9b)也讓我們來審視我們的教會,有什麼樣的缺點,而不是文飾這些不堪。我們有的恩典也不該埋沒在荒煙漫草中。我們無須與這世界一樣,只看美好的表象,漂亮的帳目,卻只是空頭公司。

(photo credit: 陳逸凡)

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,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。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、反省的教會文化,我們沒有教派包袱,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。 為維持平台運作,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,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,與我們同行,並向更多人分享。

贊助本文
已贊助人數:0人
已贊助金額:0元

發表評論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