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徒社區是這個世界的希望

這就是地方教會的建造,對於中國社會轉型的不可取代的價值。這不是教會的目的,是教會的副產品。但這個副產品,最終會為一場更大、更深入的福音運動預備人心。地方教會就是一個基督徒社區,是唯一真實的人類共同體。

基督徒社區是這個世界的希望

回想2004年,我開始慕道,以法律人的身分參加了幾個重大的家庭教會受逼迫案件的調查、寫作和訴訟。換言之,上帝呼召我傳道之前,先讓我觀看了一些受迫害的教會。免得我以後上了船,才說不知情。後來學校停了我一段時間課,也不能在媒體發表文章了。

救人身體,更救人治靈魂的石美玉

1896夏,兩名年輕的中國女子石美玉和康愛德從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畢業。在隆重的畢業典禮上,嘉賓們注意到,作為畢業生代表,穿着粉紅色旗袍的石美王和穿着藍色旗袍的康愛德,儀態大方地走上講台,從校長手中接過學位證書……。

鄧紹光/路德與德意志民族主義

路德也支持最高主教的意念,並且統治的諸侯可以擔任最高的聖職,這就創造了一種國家教會了,俗世的領袖以「緊急主教」來在教會的領域之中行使其權力。路德把教皇與皇帝的權力與責任,置於德意志主權統治者的手裡。

黃春生/再思「唯獨聖經」:落實在牧養的實踐(上)

如果我們讀聖經,一直停留在過去的眼光,不在我們當下的處境去思考和反省,我們很容易也會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逼迫者。我們說的「改革宗」,其實也是「改革中」,是不斷在進行的一種過程。如果宗教改革只有停留在500年前的處境,沒有隨著時代前進,我們今天的教會就是需要被改革的對象。

光年/談全職傳道人的待遇——尼希米時代的再現?

大多教會和信徒,一方面受到過去「傳道人就是要吃苦」的時代印象,一方面也矯枉過正,深怕傳道人可能貪財,而只重於嚴格的監督,卻忽略了應當為傳道人的身家有周全的規劃,以讓一位事奉者得以安身立命、無後顧之憂地被培植和養育成為將來成熟的牧羊人。

臨風/仇恨、偏見與暴力的時代,我們依然仰望——夏洛特示威事件有感

在這個情緒高漲,仇恨、偏見與暴力充斥的「美國優先」的國家,要推動政治上的改變,或許沒有什麼便捷的解決方案。不過在改變政治氣候之先,或許更需要改變的是我們個人的心態,從奪取權力到了解對方的傷處。Weisser拉比的耐心、愛心和寬恕或許正是我們值得深思的榜樣?

禤智偉/學聽道:平信徒的本份和方法(下)

傳道者需要真正的聽道者作為夥伴,宣講才可能發生。聽道者應該是主動積極的信道者、尋道者、行道者,而非被動消極的消費者。聽道者在宣講中的角色,其分量甚至比傳道者還要關鍵;崇拜是否「有道可聽」是聽道者自己的責任,多於傳道者,因為傳道者根本從來無法控制聽道者聽到甚麼、或到底是否在聽。

熱門點閱

你可能也喜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