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勇气
「怂恿、放任他人接受更多痛苦」,跟主动面对邪恶、自愿选择代替他人受苦的基督,是完全不同的。身为基督徒的我们,是要随从文化的暗示、即使参与邪恶也在所不惜?或是选择追随基督?换句话说:我们到底有没有选择善良的勇气?
生死两相安
若不大声的嚎哭则是不孝,塑胶袋不戴着家中将再有死亡的威胁,不大声喊「紧走喔!」死后的家人或许会在炉中受苦,他们无法好好抒发心中的悲痛。另一方面,我也心疼著丧家面对着亲人骤逝的难过,上帝对人的计画总是让人捉摸不定,基督宗教的仪式真能带给还在世的家属真正的平安吗?
从夏娃的产痛谈起
「男人有的女人也要有、男人没的女人也不要」,这句话几乎可说是激进女性主义运动最化约的原则。即使男人不需经历的生产历程,现代医学可以轻易免除令女人恐惧的产痛,但创世记所载那位「增加女人产痛」的上帝,似乎就成了男性沙文主义的共犯、阻挡女性平权的元凶了?
与葛伦斯一起上教会——多元社会中的教会生活
我们活在一个日益多元的社会中,每个人所关注的议题和观点多少会有差异 ,而「尊重」和「包容」成为不断被强调的价值。然而真实的情况是,人们倾向和志趣相同,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,而渐渐疏离与自己兴趣和观点不同的人。
与莫特曼一起上教会
曾有人开玩笑说到,在强调多元文化的美国,种族与种族之间分隔最明显的时刻是周日上午。非裔美人参加非裔美人教会,亚裔美人参加亚裔美人教会,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群体参加由自己群体所建立的移民教会。美国如此,世界其他地方的教会是否也是如此?
到底要冷?还是要热?
但我也很在意的是,上帝在启示录是提到:「我倒愿意你或冷或热!」但就像我前面说的,上帝真的是一个善于信手拈来的教导者,用当地人最熟悉的情境最熟悉的语言来教导。那上帝为何是将「冷」、「热」并列呢?而不是说,希望你们热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