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偽裝的勇氣》:面對真實的自己,進入無懼的自由

在我所經歷過的關係當中,信任度最高的那些,都是決定不再偽裝自己,坦誠軟弱與過錯之後依舊被接納的,而這坦誠反而使得關係更緊密。在工作上也是,每當我跨越自己的恐懼,坦白說出我造成的失誤,並且與主管、同事一同解決,那種感覺實在無比自由。

從夏娃的產痛談起

「男人有的女人也要有、男人沒的女人也不要」,這句話幾乎可說是激進女性主義運動最化約的原則。即使男人不需經歷的生產歷程,現代醫學可以輕易免除令女人恐懼的產痛,但創世記所載那位「增加女人產痛」的上帝,似乎就成了男性沙文主義的共犯、阻擋女性平權的元凶了?

忽略教育是教會的致命傷!

什麼是教會?讓我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。如果教會只處理神學,卻不討論教育,這樣的教會就真的是「宗教團體」了。忽略教育的教會絕對是沒有未來的!

呂紹昌/當世界翻天覆地,神坐著為王

亞當夏娃的犯罪,殃及人與萬物。聖經直截了當的宣告:「因你的緣故,﹝地﹞將長出荊棘和蒺藜。」(創世記3章18節,自譯)墮落後的伊甸,災難無法避免。許多天災人禍,其實經常是人禍的併發症,或是人禍的苦果,至終離不開人禍。若人不悔罪轉向神,災禍只會增加,不會減少。

人際關係:在混亂中經歷救贖

衝突是無可避免的,畢竟在這星球上都是有罪的人,特別是越親近的關係,帶來的衝突就越大、越多。但是越親密的關係,也越有可能是生命改變的媒介。在這過程中,我們仍會一次次犯罪得罪神、傷害對方,但是不要放棄,因為重要的並不是結果,而是神模塑我們的過程。

誰的興旺?誰的衰微?

一昧的將會友留在自己的教會網絡內,是否真的合乎上主的心意?當我們念著《使徒信經》裡的「聖而公之教會」時,我們或許會在乎教會的「聖潔」,但卻很少去意識到教會也應當是「大公的」(catholic),應該是「普世的」。

十誡第六誡——人的價值,和平的可能

自第五誡開始,十誡的焦點轉向上帝的百姓如何與彼此相處。「不可殺人」則是從家庭擴張到整個人類社會,提醒我們人的生命不分貴賤,都是按著上帝的形象被造的,不應以任何方式被抹煞或貶低。

怎樣的基督教大學,怎樣的國家素質

日本基督徒僅1%,因有優秀的基督教大學產生強大的影響力,使日本社會有守法、重視公共利益、避免麻煩別人的性格。那麼,台灣的基督教大學、教會學校又產生什麼影響呢?

熱門點閱

你可能也喜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