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懊悔之後

「悔改是用不同的方式思想,自然會帶出不同的想法。」Bob牧師說,「聖經寫來就是要改變我們的思考模式。」而我們「怎麼讀」比我們「讀了什麼」更重要。

好教會與好牧師

牧師是被上帝呼召出來牧養群羊的,牧師的首要使命,不是公司的CEO,不能如同管理和運作商業企業那樣,設定明確的目標——教會聚會人數與奉獻金額的雙重增長。恰恰相反,牧師的首要使命,是禱告和傳道。

忽略教育是教會的致命傷!

什麼是教會?讓我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。如果教會只處理神學,卻不討論教育,這樣的教會就真的是「宗教團體」了。忽略教育的教會絕對是沒有未來的!

為誰洗腳?

耶穌不單不介意作僕人,而且祂知道猶大會出賣祂,耶穌的雙手觸摸猶大的雙腳時,不知對耶穌和猶大來說,那是一種甚麼滋味?彼得會三次不認祂,其他的門徒也會離開祂,祂仍然愛他們,願意洗他們的腳,不知對他們而言那是什麼滋味?

通往呼召的道路,不是只有一條

呼召需要是一步一步進入的,它並不是讓我們從此一帆風順的保證,反而需要花更多時間、心力,甚至付上代價才得以進入。

入世的行道:社會參與

「傳福音」領人信耶穌,在我們的信仰生活當中,一直是相當重要的行動。但有時也因著對「傳福音」的認識過於偏狹,以至於「傳福音」被侷限在教條式的「讓未信者知道耶穌的生平事蹟」與個人化的「讓不信者放棄別的神明宗教來改信基督教」,甚至將「傳福音」與其他的公共參與對立起來……。

源自教堂和雜貨店的保守主義信念——讀《撒切爾夫人自傳:通往權力之路》

撒切爾夫人對西方的懈怠與鬆弛充滿了憂慮。中國已經取代了昔日的蘇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專制國家,因此她警告說:「我們需要堅持不懈地給中國施加壓力,告訴它如果想享有受人尊重的關系所帶來的全部的切實利益,它就必須結束迫害人權的做法,并且用文明的標准來對待西藏、基督教會以及國內持不同政見的人士。」

臨風/不要以上帝的名義,去餵養你的慾望

對(成功神學的)跟隨者來說,我認為,最值得擔憂的是人對上帝的誤解:以為祂像廟裡的菩薩一般,偏袒送錢人、不公正、看不起窮人、不瞭解人類的苦難。祂是勢利的,短視的,無情的。這個上帝不是聖經裡的上帝。

熱門點閱

你可能也喜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