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買
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,我們也被身旁的事物收買。臉書收買了我們,每天用短短的時間滑一下,但那短短的時間累積起來卻佔了一天多少的時間?忙碌的工作收買了我們,但你知道愛你的人正在等著你嗎?過重、過多的教會服事收買了我們,我們還在那個虛幻的「喜樂」當中……。
教會界的李國華們
為了顧全教會所謂的「大局」,為了給加害者一個再次出發的機會,有些人選擇忽略與打壓事實真相。然而,正是這種忽略與打壓的失當舉措變相提供加害者一把保護傘,讓加害者躲在傘下不受雨淋。對於教會裡較弱勢的受害者,如果教會裡的各種環節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持,這些人為與非人為的缺漏都將成為共犯結構,這些憾事也將不斷重演。
讓教會成為苦難時代的社會安全網
剛過去的2016年,舉世動盪不安,台灣也難以置身事外。就說經濟問題,景氣持續惡化探底,不見起色,老字號的大企業如復興航空、法蝶,都可以說倒閉就倒閉,青年繼續承受低薪,許多勞工朋友繼續過著過勞與血汗的生活,加上工殤意外頻傳,往往一夕之間讓原本尚算小康的家庭一夕之間落入谷底……
在刀劈向嬰兒之前
在鋪天蓋地的科學化母職體系裡,爭取一點點母親個人的自主性,都需要莫大的勇氣抵禦質問、責難、甚至侮辱:能不能逃避產檢、不要接受羊膜穿刺?要不要額外花錢打疫苗?要不要三伏貼?要不要大腦皮質檢測?要不要雙語幼稚園?要不要華德福小學?要不要安親班?要不要考前衝刺班?要不要美加遊學團?要不要打工度假?
都是別人的錯?
這幾年來大家看新聞報導,肯定發現一件事情,那就是發生某件不如意的事情之後,覺得一切「都是別人的錯」的人越來越多了。好比說,生病的人被送到醫院,萬一醫生醫不好,病人家屬就怪醫生,「怎麼昨天人在家還好好的,今天送到醫院就出事了?」然後先把醫生告上法院再說。
門徒訓練帶不出門徒?
耶穌向我們示範的門徒真諦在於「生命影響生命」,耶穌公開向會眾講道,門徒一起參與,但耶穌也私下帶門徒做一些不開放的教導,同時耶穌帶著門徒行神蹟,也讓他們參與神蹟,並且差派他們自己去操練神蹟。但是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重點。那麼,什麼才是重點?重點是耶穌跟他們一起生活!
基督徒不愛讀書又怎樣?
從事文字工作多年以來,認識不少出版先進,無論是一般的圖書出版界,還是教會出版界。堪稱共識般的結論是,台灣社會普遍不怎麼讀書,有固定閱讀習慣的人口,根據相關研究統計資料,約莫4%,也就是說,大概100萬人上下。假設基督教社群的閱讀人口比例也是4%,也就是說,基督徒有固定閱讀習慣的人口約莫只有4、5萬人。
教會是「感人」還是「趕人」?
教會不只是宗教組織,非營利團體,慈善機構加上傳福音機器而已,更不是懸掛十字架的建築物。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是一種關係,教會是一種基督徒互動的狀態,教會是一群基督徒以聖經為中心彼此勸勉的生活方式。教會只有一個頭,就是耶穌基督,只要不回歸聖經的教會觀,堅持傳統的教會永遠是紛擾複雜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