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养与牧养——破碎资讯中的信仰大叙事
前几天儿子问我,熊有没有尾巴?我努力搜寻脑海中各样熊的画面,最后弱弱地回答他:「没有。」他又问:「为什么熊没有尾巴?」短短一分钟内,我试着用各样的方式回答:「因为上帝创造熊的时候就是这样啊。」「为什么?」「因为熊不需要用到尾巴啊。」「为什么?」「因为……」「为什么?」
新年的期盼
旧的一年过去、新的一年来临,又到了立志向的时候。有人立志要每天运动30分钟,有人立志每个月读一本书、或一年读完圣经一遍,有人立志每个月减重1公斤,也有人立志要加薪、晋升事业有成,也有人想要学会一种新语言……五花八门不一而足。
马槽中的耶稣,同在的福音
刚到美国求学时,写学术文章最大的窘境就是要用「客观中立的口吻」来陈述自己「主观的立场」,努力把「我认为……」写成「根据……,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……」。这样的训练当然有好处,帮助我去审视自己论述内容是否符合逻辑和理性,而不是凭一己之好就下定论。
爱是一个动词
「爱」,很可能是目前日常社交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字眼了,不只年轻世代开口闭口会说「我爱你」,那些让人电到、激情、迷恋,半夜睡觉也会偷笑,很High、有FU,让我们Fall in love感觉良好的浪漫。基督徒当中当然也普遍使用,从所唱的诗歌、彼此见面问安的用语即可略知一二。
往各各他的路——在公共空间忠心跟随耶稣
近来台湾因同性婚姻的议题引起基督徒间的激辩,也引发基督徒和同志运动者之间的张力。在这些张力背后,显出一个比同性婚姻合法否更重要的议题:在多元社会中,人们如何与不同信仰的人一起生活?面对公共议题,基督徒有没有权利从信仰出发表达对议题的看法?又应不应要求社会中的其他成员按我们的方式生活?
突破生命的重围──常常练习得胜者的7个态度
北宋有个叫陈尧咨的人善于射箭。当时的人都知道,他是个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,所以大家对他都很敬佩。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,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,便骄傲自满起来。一天,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百步穿杨的绝技。一箭射出,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。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,并要求他再来一次。
我们爱,不是因为我们投给同个候选人
2016年11月9日美国凌晨总统大选结果揭晓时,我正在台湾和朋友聚餐。回家后打开facebook,看见基督徒朋友圈的两极反应,有人感叹美国就此没落,对白人福音派基督徒的投票取向感到失望,有人直称这是上帝的手介入世俗政治的奇蹟,感谢赞美上帝的作为。
弃绝新的教导——照犹太历过日子?
不知道读者有没有发现,基督徒比一般人忙碌,因为基督徒有自己的潮流要跟随,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出现新的流行。最近流行什么?最近流行要照犹太历过日子。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农历,许多长辈都是照农历过日子,包括生日甚至出门看吉凶都使用农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