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福音,直到地極

教會需要以神學主導的歷史意識:歷史意識使我們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如何記得我們的過去,才能確認現在正在做的是正當的。教會需在「他」的故事裡找到自己。從使徒行傳來看,我們就是地極!現在就是地極!

知識論轉移對當代教牧事奉的提醒

使徒保羅勸誡教會:作先知講道,只好二個人,或三個人,其餘的就「慎思明辨」!當講台上的人聲稱有聖靈的啟示、引用聖經奉上帝的名說話的時候,聽眾的回應不是「順服就蒙福」,而是「慎思明辨」:這些講論符合使徒與先知的見證嗎?這段聖經這樣詮釋精確嗎?會眾不藐視先知的講論,但要凡事察驗。

基督教新年與警醒

有別於新年以願望開始,基督教新年(將臨期)是以警醒開始。為何是警醒?因為基督教新年預表主耶穌主權完全的彰顯和實現,其中包括審判和拯救。這樣,警醒關乎悔改和相信。當下的我們需要甚麼的警醒?

盼望那所不見的

在教會的傳統上,待降節期的意義,是要我們開始預備心,準備和等待耶穌的降生,特別是在基督已經降生,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的末世裡,「待降節期」所凸顯的更是強調要我們這些還在世上的人,繼續耐心等候基督的再臨。

十誡第十誡——防治「道德治療性自然神論」的疫苗

律法、群體和群體的實踐不是獨立於彼此而存在的,而是圍繞著一個共享的故事、記憶和傳統。十誡是上帝塑造培育祂百姓的方式,透過這些規訓一方面模塑這個屬神的群體,一方面在群體中模塑群體中的個人。

基督徒到底怎麼看聖經?

基督徒只要回歸聖經,必然發現,從創世記開始,上帝已經把家庭設定為教會的基礎,開拓教會必須從家庭開始,建立教會也要從家庭開始,離開這個根基,教會就只是宗教團體而已。

特殊宗教經驗之嚮往

一個人會怎麼說/理解自己的經驗,是一整套知識建構的一部份,受到所屬信仰群體的影響非常強大。按照聖經的敘事,我們日常生活之食衣住行育樂經驗,才是最重要的宗教經驗。聖經又說,一切的靈不可盡信,總要先察驗。還真是有道理。

十誡第九誡——見證上帝公義的群體

第九誡提醒我們,社會公義同時包含消極抵制不公,和積極伸張正義。在法庭上,除了不說謊,陷害他人,同時也應為真理作證,使真相能大白。第九誡也提醒我們,我們在法庭上所面對的人,不是陌生人,而是我們的鄰舍。我們與他人不是獨立不相關的,而是屬於同個群體中的一份子。

熱門點閱

你可能也喜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