禤智偉/學聽道:平信徒的本份和方法(下)
傳道者需要真正的聽道者作為夥伴,宣講才可能發生。聽道者應該是主動積極的信道者、尋道者、行道者,而非被動消極的消費者。聽道者在宣講中的角色,其分量甚至比傳道者還要關鍵;崇拜是否「有道可聽」是聽道者自己的責任,多於傳道者,因為傳道者根本從來無法控制聽道者聽到甚麼、或到底是否在聽。
Kolas Yotaka/在對的地點「道歉」
最近偶爾會聽到有人質疑,為什麼總統不去原住民族部落道歉,反而是要原住民族進總統府道歉,「為什麼?!」問者通常忿忿不平,認為這種道歉沒誠意,依然不脫上對下的殖民心態云云,更有少數有心人以道歉的地點大作文章,企圖以此弱化總統向原住民族道歉的正當性。
其實,在光州之前有濟州-前篇
對於發生過228事件、白色恐怖歷史記憶的台灣,伴隨著知名的韓國電影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的播映,輕易便能記得並想像光州的不幸,卻往往忽略了1980年的光州之前約四十年,早就有濟州的四三事件。
鄧紹光/路德與德意志民族主義
路德也支持最高主教的意念,並且統治的諸侯可以擔任最高的聖職,這就創造了一種國家教會了,俗世的領袖以「緊急主教」來在教會的領域之中行使其權力。路德把教皇與皇帝的權力與責任,置於德意志主權統治者的手裡。
韋爾斯、科雅貝/宴席定要繼續
當我們現在要在彼此相遠的不同角落,去持守這場宴席,我們就被邀請,去推敲、去細嚼、去回味,主餐禮當中諸種禱告的含意:原來,上帝想方設法,為要達成祂轉化眾生、成就美好的旨意,並在受造世界中以變像的形式來彰顯祂的榮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