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吃耶穌的肉和喝耶穌的血說起
每當香港有新興宗教出現,傳媒朋友總會打電話問我。其中一個常問的問題是奉獻,尤其是十一奉獻。他們大多認為這是一種行騙。基督徒有自己的解讀,也從沒有覺得被騙,但沒有基督信仰的傳媒朋友不會明白。在耶穌時代,一個另人困惑的題目是耶穌說,「吃人子的肉,喝人子的血。」
信心要求信實
信實是對別人的信任,也是對上主的信靠。對上主的信靠不是是否相信上主必然醫好我的病,而是是否仍相信沒有醫好我的病的上主仍然是愛?對上主的信靠不是是否相信上主保祐我逢凶化吉,而是是否仍相信沒有救我脫離凶惡的上主仍然聽我們禱告?
這是我的立場
目前台灣眾教會的重大困擾之一,就是對「教義的差異」該如何對待的看法沒共識。「異端」,是很嚴厲惡的指控,必須提出非常確實的證據,教會需要小心分辨,也要以溫柔的心來處置。不然的話,「誣告」之罪,恐怕當事者自己承擔不起。
他者的臉容與死亡
給口渴的人一點水並不一定可以改變他的命運,但不能就此任由他可以沒有被擁抱下獨自受苦。苦難可以令生活變得無奈,卻不可能將世界變得無情。「我渴了」就是要喚醒人心,絕不讓痛苦者無聲無色地溜走。
上帝的啟示:一般與特殊?
與其將上帝的啟示區分為「一般啟示」與「特殊啟示」,倒不如說,上帝的啟示具備「特殊性」與「普遍性」。當年巴特因反對自然神學,因而批判一般啟示,固有其時代背景,而一般啟示的提倡者,恐也受到了自身時代背景的影響而不自知了。
待人處事:體諒與衝撞
保羅在說「對甚麼樣的人,我就作甚麼樣的人」前,他堅持對罪和惡的不妥協。當時哥林多教會的罪和惡是分黨分派(林前一、三)、淫亂(林前五)、彼此告狀(林前六)等。保羅的教導不是只有犧牲和寬容,更要有對惡的不讓步意志,甚至不害怕因不讓步而有的衝撞。
生態神學初探:耶穌與大地的內在關係
大地承載神性,並培養耶穌的靈性。大地不是工具,不是只為人服務,更有其自身價值。大地不是沉默,也不是一個遲鈍的事物而毫無目的與意義。相反的,大地是活的,而且在說話。大地是上主所創造的。上主透過宇宙生命向人類顯現自己。